一、骨质疏松早期:
根据骨骼的生理周期,人过35岁,脏器功能和新陈代谢开始下降,骨的代谢平衡被打破,骨吸收量大于骨生成量,骨骼中留下空洞,骨头开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流失。这一阶段,一般持续6~10年,骨的丢失量小于12%,人体自身只有酸胀、乏力等感觉,很少有人在此阶段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到来。
二、骨质疏松中期:
人到45岁以后,脏器功能和新陈代谢进一步下降,骨经过10年左右的流失,流失的速度越来越快,空洞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一阶段,一般持续6~10年,骨的丢失量达12%~30%。如果健康时的骨头有40斤,这时,也就只有30斤了。
在此阶段,就会发生颈肩胀痛、腰痛、背痛、颈椎痛、腰椎痛等各类骨骼疼痛,在关节处则发生关节干涩、弹响、手足麻木、指关节僵痛等。同时,出现四肢无力、易疲倦、工作生活力不从心、免疫抗病能力下降,以及因代谢失调引起的肠胃功能减退、大便秘结、睡眠质量低下等症状。并有明显的身高变矮、萎缩现象出现。
三、骨质疏松晚期:
脏器功能和新陈代谢加速下降,骨流失加剧,骨骼内千疮百孔,就像被蚂蚁掏空的树干,骨折一触即发。发展到这一程度,一般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或者更长,多在55岁以后,骨的丢失量高达40%以上。如果健康时的骨头有40斤,这时,也就只有20斤左右了。骨骼支撑人体及抵抗外力的能力极其脆弱,连咳嗽、开窗、上下楼梯、弯腰端水这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轻微动作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在此阶段,会有周身骨痛、疼痛加剧,关节软骨损伤脱落、肿大疼痛,手脚打颤、行走艰难,胸闷气短,脾气暴躁,睡眠、肠胃功能紊乱,身体严重“缩水”、佝偻驼背……
四、骨质疏松骨折:
当人体骨骼丢失到达30%,骨折风险加剧,骨折一触即发。这时,骨骼内的骨有机质复合骨胶原含量已极度缺乏,仅占骨骼成份的10%左右,一旦发生骨折,由于复合骨胶原营养的缺乏,断骨很难链接恢复,就好似陈年朽木,无法医疗手术治疗,只有瘫痪在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并发褥疮,脑血栓,高血压、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功能损伤、衰竭,外伤后关节炎,骨化性肌炎等。以髋部骨折为例,有20%左右的患者在骨折后一年之内由于各种并发症而死亡,有50%以上的存活者会造成终身瘫痪。
安庆市红十字博爱医院骨科专家提醒: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老化现象,应及时治疗,以防骨折、瘫痪!
骨质疏松是一种不断发展和严重的退行性、渐进性、全身性骨骼疾病,被医学界称为“无声杀手”! 一旦患者发现由以上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由于骨质疏松症普遍在医界与病患间被误认为老化现象,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以上海为例,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患者未就医,接受治疗率仅为百分之二,致使很多患者都以骨折甚至瘫痪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