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抱怨,以前腿好腰好骨头好,怎么一上了年纪,不管做点什么都麻烦,三天两头的这里疼哪里痛,走路时间长了痛,弯腰也痛,提点东西上楼腰酸背痛,为什么疼痛总是困扰着老年人?博爱医院专家介绍说,椎管狭窄多发于中老年人,与年龄增长、骨骼老化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包括软组织(如黄韧带肥厚、后韧带钙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椎管狭窄容易造成对脊髓及神经、血管卡压和刺激,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椎管狭窄是“老年病”
对于老年人来讲,腰椎部位是椎管狭窄的高发部位,很多老年朋友在做腰椎部位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专家提醒:查出了腰椎管狭窄不用害怕。人进入中老年后,各个组织出现老化、退变、增生,腰椎管也不例外。这附近的软组织会增生、增厚,腰椎间盘膨出甚至突出,骨质增生等,而导致神经周围空间变小而受压。如果你细心地保留了年轻时的椎管影像资料,和年老时的椎管影像资料一对比,年老时的椎管一定会比年轻时的要窄。换句话说,每个老人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问题。可以说,这是种“老年病”,不用过于担心。只有椎管狭窄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时才需要治疗。
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椎管狭窄症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行走一段距离(50-100米)后下肢出现麻木、疼痛、无力、加重而无法行走,间断休息(下蹲或弯腰一会)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继续行走后又反复出现这种临床症状。这是因为行走后椎管内软组织水肿而加重了神经和血管的卡压,而造成支配下肢神经供血的暂时性缺失而引起的症状。
老年人椎管狭窄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觉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二、运动出现椎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椎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三、严重时大小便表现为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体征颈部症状不多,颈椎活动受限不明显,颈棘突或其旁肌肉可有轻压痛。
博爱专家提醒: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好骨关节健康,一旦出现椎管狭窄的症状,一定要尽早就医治疗。对于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服药、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只有当椎管狭窄问题严重影响到生活时,比如有的人连续走十几分钟都走不了,才考虑做手术。
希望大家在工作的过程中适时地做一些运动能够很好的预防椎管狭窄的发生,但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做适当的休息,尽量避免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同时注意补充营养,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